《易》,毋庸置疑是万经之首。“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这两句话是学易入门之语,分别源自于《道德经》与《易传——系辞》。前句代表了易学本质性的总纲引言;后一句是易学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显学,或现代人狭义定位易学为中国传统社会哲学、占卜学的根源。《易》原本是什么?易学原理如何与现时代社会需求相契合?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易,恒易;变易。恒、变,是易的本质,乃所谓易是不易,易是恒易。我认为恒的是静止,简单理解是空间的维度,也可以理解为是规律,是事实;变的是时间维度,是规律的应用,是社会事实再现的不确定性。
学易的基本知识面要求很广,对天文、地理、数理、人文、世事、事物、人等各方面都要有所深入了解。限于知识结构的局限,我对易的理解难免偏颇,仅是管窥之见。
易,上日下月,本身蕴阴阳。日月昭昭,三才齐聚,本身存在的是空间,是为宇;日月流转,十分转变,四季分明,二十四节气因日月分时,天天经历的是时间,是为宙。不易的是空间即时存在,易的是空间变化和时间存在,恒易的是时空结合的所有。所谓的静止和运动的哲学理解。日月星三才定位空间,蕴时间(也即是日月)。蕴含万物起源、生发、变化。
先天易,尊天地自然;后天易,依人伦世事;现代易,用在当先。
《易》蕴含的哲学观:天地人合一,即现代所谓系统论,全息论。生物学应用验证:克隆。
《易》蕴含的方法论:阴阳之辨,辩证法。辩是辨识,是辩证。
《易》蕴含的方法:奇门遁甲的应用,六爻的应用,三才分析,阴阳両辩,万宗归一,一归于无。预测未来、验证历史。
《易》蕴含的秩序:宇宙秩序;天地秩序;自然秩序;社会秩序;人伦秩序;族的秩序;群的秩序。
《易》蕴含的“伦”:天伦、地伦、人伦;佛、道、儒;三教本一家,教义与易深度契合,天、地、人公认一体,但各侧重其一。
《易》断世事:世事皆为易,天地人三才分析皆适用。
《易》蕴含秩序:天地人三分,为族群定秩序。
《易》与个体:世事,事事如棋局局新;世人,人分三停,分内外,分里表,人是小宇宙,天地人蕴于中;事物,自然万物归于易,各有分类,对应五行。
《易》与玄学、占卜、神学关系更深,此不赘述。可以说《易》与中国传统文明的起源休戚相关。
从易学对中国科学技术史、社会发展史的影响角度来说,我认为易学是我们传统文明源头总纲,挈领古代百科知识体系的根本,同时又是百科分类知识的方法论,甚至是方法。毛主席推断原子不是最小的粒子,就是源于易学的应用;现今的量子学、暗物质、负能量、黑洞理论等等无不从易学里找到论断或明示。但是,易学发展到今天,仅是国学研究者案头的一部经书了;即使如此,他也已经是最强大的、无可替代的中国文化基因。
了解了易经的智慧是多么的博大精深以后,是否对易经这门学问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