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集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于一身的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它对古时侯的文化、哲学、科技的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并且影响着当今自然科学的发展。然而《易经》对于现代社会的影响不仅于此,它还对现代科学的发展有一定的联系。那这门古老的学问是如何与现代科学的发展有所联系呢?
1949年欧洲哲学权威C.G捷恩为英文版《易经》所写的序言中谈到:“谈到世界人类独一的聪明宝典,首推中国的《易经》。在科学方面大家所得的定律,频繁是短命的,或被后来的事实所推翻,唯独中国的《易经》,亘古常新,相延六千年之久,依然具有价值,而与最新的原子物理学颇多相同的地方”。英国克.巴克特在1989年指出:“当代科学也发现了大家世界的缺陷,并且还发现《易经》中非常多真理竟同最新的科学理论相符”。以上两段话,都是欧洲权威人士对《易经》的赞誉。
1703年德国自然科学家莱布尼兹首次发现二进制时十分怀疑,后来从传教士白晋信中获得有关《易经》和伏羲八卦的资料,从而正式发表关于二进制的论文。题目是“二进制位计算的阐述”附题是“关于只用0与1兼用其用处及伏羲氏所用数字的意义”,莱布尼兹意料不到他发现的二进制会在中国的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图中早有表述和使用。他在钦佩之余,曾写信给当时清朝的康熙天子,要求加入中国籍,他以为伏羲八卦是“最古老的科学纪念物”。
著名量子物理学家玻尔在1937年到中国访问,了解到中国关于阴阳互补的概念时,曾十分赞叹。当他被封为爵士时,则用阴阳太极图作为其徽章的图案,并刻上“互补即对立”的文字。
美藉华人杨振宁、李政道在1955–1956年对当时公认的“奇偶不灭定律”提出怀疑并得到证实,因而获得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杨在获奖后对记者讲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并明确指出:灵感来源于《周易》学说,《易经》中既有阴阳的道理,即同时也有阴阳消长或阳盛则阴衰,阴盛则阳衰,剥(《易经.第二十三卦》)久必复(《易经.第二十四卦》),否(《易经.第十一卦》)极泰(《易经.第十卦》)来的道理。李政道1972年在香港中文大学接受荣誉博士时提到:从哲学上讲“测不准定律”(德国原子物理学家的著名定律)和中国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经》)的意义颇有符合之处。所以近代物理学某些看法,和中国太极、阴阳二元的学说很有相似的地方。
《易经》虽说是一部占筮的书,但也是一本科学的书。“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易传.系辞》)是说宇宙万物是分类分群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乾卦.文言》)古时侯人以隐约了解到共鸣、共振的自然现象;“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易传.系辞》)通过研究清楚过去的事情,就可以明察未来,而了解到一些细微和复杂的变化。“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恒卦.象传》)通过观察其频繁存在的部分,而可了解到万物的道理。
另外,《易经》涉及到的学科也很广范。
- 数学:《易经》的数就是二进制,而二进制的最普遍应用就是计算机的语言。
- 生命科学:《易经》中的六十四卦跟遗传密码的六十四种排列十分相似。
- 中医学:历代医家以为“天人一理,医易相通”,中医的经典《天子内经》跟《易经》有密切的联系。
- 生物学:《渐卦》指的是大雁在长途迁移过程中对地理的分析,并以此象征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复杂变化。《大过卦》指的是生物返老还童的罕见现象。
- 天文学:《丰卦》是太阳被遮当(日食)后出现的天文现象。《逅卦》是描述陨石自天上掉下的自然现象。
- 地学:《震卦》、《复卦》均是对地震的具体描写。《井卦》是对水井基本规律的熟悉和排污的基本概念。
- 气象学:《坤卦》是看到地上的霜而想到寒冬的来临,并预示事物发展的前兆。《小蓄卦》是狂风雨来临前的现象。
以上内容所讲述的就是《易经》的古老智慧以及现代科学之间所产生的联系。在这里不得不佩服先天智慧对于现代科学所带来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