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停止增长,
就注定慢慢死去
企业长青是所有老板追求的目标,但真正能实现的企业却少之又少。企业常年增长的密码要如何破解?其实就在于很多企业家忽略的生长第二“S曲线”。
-1-
神秘的“S曲线”
爱尔兰管理哲学大师查尔斯-汉迪(Charles Handy)在《第二曲线》一书中重点解释了企业增长的S曲线概念。汉迪指出:任何一条增长曲线都会滑过抛物线的顶点(增长的极限),企业实现持续增长的秘密是在第一条曲线消失之前开始一条新的S曲线,而这条新的S曲线就是第二曲线。
“第二曲线”理论给企业管理者带来了很多思考。首先,产品自身存在着一个生命周期(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当它达到巅峰之后就不能违反自然定律走向衰退,但企业若在第一曲线到达峰值下降前,尽快寻找到自己的第二曲线,开启一个新增长周期的话,就找到了持续增长的生命线。
根据企业情况、特点不同,第二曲线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形式。对企业家来说,最关键的是如何领悟透“第二曲线”?怎样在你的公司打造“第二曲线”?
-2-
开创“第二曲线”的
4大方式
一般来说,要找到企业持续增长的方式,就必须为掌握:能力迁移、飞跃式创新、颠覆式创新和多样化,这四大方式。
“能力迁移”
简单来说,能力迁移就是成功把企业在某领域的成功模式复制到全新领域。例如:本地基建公司龙头公司金务大(Gamuda)在基础建设,特别擅长于隧道工程,于是金务大拿着看家本领往海外发展,并联手海外基建公司投得澳洲悉尼的一项长11公里的庞大隧道工程。这就是典型的“能力迁移”例子,它保障了金务大在业务方面持续增长的动力。
“飞跃式创新”
此概念指的是原有产品或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最佳例子莫过于当前通信技术从4G提升到5G境界。华为从2009年发布首款安卓手机,到2019年发布折叠屏Mate X手机,通过不断提升产品设计和性能,占领更多市场份额。
在2019年的一季报中,华为手机产品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占比上升至15.7%,这一比例可以形象地说成:全球每销售6台手机,就有1台是华为的。这种“飞跃式创新”“突破式创新”,堪称楷模,也是众多技术公司追求的目标。
“颠覆式创新”
这概念与“飞跃式创新”略有不同,不同之处就是在原产品或服务外,彻底摧毁原来的产品体系,启动一个新的产品或服务体系。这种创新模式的逻辑起点是:技术的进步超越了需求。用户追求产品和服务的更高性价比,追求效率、便捷,从而为企业提供了颠覆式创新的机会。有意思的是,颠覆式创新的主角往往不是业内同行。
GrabCar 2012年进驻我国出租车市场时,没多少人看重这家新创公司。结果GrabCar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颠覆了国内的士市场,还在东南亚市场击退了财力雄厚的Uber,共享汽车概念并非技术大突破,却从根本上变换产品及服务,从而超越了传统行业原来的增长曲线。
“多样化”
多样化创新模式符合“不把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概念,国内著名房地产商马星集团(MahSing Group)在新冠疫情期间大胆进驻医疗手套行业,抓紧当下趋势并在未来多元化集团收入,提高抗风险能力。
-3-
建立“第二曲线”的
三大要素
准确把握开启
“第二曲线”的时机
“第二曲线”是不是启动越早越好呢?从资源效益的最大化来看,并非如此。首先,企业原有的曲线还没有走到峰值,若早早启动“第二曲线”,势必会占用企业资源、成本,从而会影响“第一曲线”的发展,甚至放弃原本的明星产品和市场,进而影响企业的现有收益。其次,不能在“第二曲线”开启初期就期盼有收益,企业必须持续加大投入,才能确保“第二曲线”的发展,所以只有在“第一曲线”即将到达峰值之前,才是开启“第二曲线”的最佳时机。同样的,如果太迟启动“第二曲线”,在“第一曲线”走向衰退时,企业就会陷入一段收入真空期,暴露在危机之中。
如何适时启动“第二曲线”,需要对机会做出正确判断。一般可以参考以下几个维度:一是科学技术层面,有重大技术突破或重大技术转入应用时,就是一个关键节点。如5G通信技术的商用,就为万物互联、无人驾驶、远程医疗等提供了技术支撑。二是社会层面的变化,如马来西亚正步入老龄化社会,生育政策的变化会带来不少商机。三是市场经济层面,如出现经济周期阶段性的波动,某产品供给过剩或金融市场动荡。四是企业自身内部的参照指标,需要指出的是,经营指标由于其真实反映的延后性,所以不应作为曲线峰值的判断标准。
找到“第二曲线”的
立足点
“第二曲线”的立足点必须建立在“第一条曲线”的成功之上,而且必须处在同意原理上。简单来说,两者都必须建立在相同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上。
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在他的著作《刷新:重新发现商业与未来》中写道:比尔-盖茨(Bill Gates)创立Microsoft的愿景是让每个家庭都拥有一台好电脑,如今这个愿景早已实现,但是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伟大的成就已成过往。微软的“刷新“,也就是运用第一性原理回归其本质,梳理企业基础资源,最终提出“云为先,赋能他人”的愿景,实现了“第二曲线”的引领,重回巅峰。
只有“第一曲线”成功,才能把核心竞争力迁移到“第二曲线”。如海底捞,从四张桌子起家,到在北京、上海等国内一二线城市开店,再到进军韩国、日本、美国等城市,并于2018年在香港上市,海底捞将成功的经营模式迁移到了多个市场,其物超所值的服务正是赢得客户的核心竞争力。
-4-
总结
经营企业就是一段修炼,琢磨下你的“第一曲线”,探索下在此基础之上、未来有可能的“第二曲线”,当你能带领企业不断创新时,常年保持增长就唾手可得了!
文章摘自:勤博教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