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李氏易学

很多人经常情绪不好,都是因为这个原因…

全民焦虑 已经是一种社会病 凌晨2点,收到一条信息提醒: 我快撑不下去了。 发消息的人是我同学。 记得在学校的时候,她是一个积极向上,受人欢迎的活跃分子,毕业后也做着一份自己喜欢的策划工作。 可在最近的一年里,她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自卑感: 同事比她工作效率高,对接客户比她反应快; 害怕跟同事说错话,害怕做错事被批评; 慢慢地,她陷入一种自己“被忽略”的感觉,甚至连身边同事提个意见,都觉得是在嘲笑自己能力不行。 焦虑、恐慌、迷茫、无助、疲惫……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们时刻都被这些情绪困扰着。 为什么有这么多事让我们困扰? 大概是因为,我们总有一种感觉——如果没有人认可、称赞,就觉得自己没价值。 然而,事实的真相是:你自己都不认可自己的价值。 所以,你可能需要别人的肯定来填补内心的焦虑与自卑;但又敏感地捕捉到一丁点别人否定的眼光,于是耿耿于怀,从而陷入自我消沉的恶性循环之中。 越是迫切 内心越无法安定 其实在生活中,无论我们做得多好,总免不了会被质疑、调侃、甚至否定。 那么,我们该如何处理内在的焦虑情绪呢? 最好的方法是:修心。 ...

Read moreDetails

心有归处,灵魂才能安顿

我们每个人,都出生在一个家庭,成长在一个家庭,也会组建一个家庭。 几乎一辈子的时光,都会留存在家庭里。 而一个人是否幸福,很大程度也取决于这个家庭里的幸福感。 那么,幸福的家庭,到底是什么样呢? 让家人过得好的前提 是自己要过得好 在书上看过一句话 你要搞清楚自己人生的剧本——不是你父母的续集,不是你子女的前传,更不是你朋友的外篇。 朋友小朱和两个妹妹,跟父母一起住。 平日里父母不善言辞,三个女儿的工作很忙,家人之间的沟通也不多。 因为工作通勤的原因,小朱的两个妹妹总想找个机会搬出去住。 但是父母的身体也日渐衰老,比如听力不太好,偶尔会犯腰酸背痛。 家里的情况小朱都看在眼里,她想成全妹妹们,父母让她来照顾,即使一辈子不嫁人也没关系! 她觉得自己选择留下来陪父母,既能让父母年老时不感觉孤单,两个妹妹也不用过多担心家庭压力。 只不过小朱的付出和牺牲,除了让自己的生活变成一片灰色,连妹妹也开始看不懂她—— 在20多岁的大好年华里,小朱一直把自己打扮得很寡素,也压抑自己的情感,刻意不和外界产生过多关联。 而且,她默不作声的牺牲也让妹妹们觉得走不进她的内心。 可能在每个家庭里,都有这样一个人: 因为心中“过分”的爱,牺牲自己。 一心一意都是想的让家人过得更好,谈及自己,总是忽略。 ...

Read moreDetails

命自我立,财自己求!真正有钱的人,都懂得这一点……

有钱,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我身边有个例子,一位女性朋友,35岁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 职场上,连跳几级,提拔成管理层; 家庭关系和谐,偶尔一家人出去旅行; 孩子教育更不用说,学校都是口碑一流的名校。 有钱,也许并不能直接拥有幸福,但是可以让我们有更多的选择! 不必考虑有钱没钱,而仅仅是喜不喜欢。 然而这种生活状态,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是触不可及的,因为真实生活也许是: 工作:不敢生病不敢迟到,扣的钱比一顿饭钱还多; 生活:买东西只奔着降价和促销活动; 家庭:发工资就是还款,房贷车贷,一点不留; 社交:能不去就不去,减少不必要的开销; 健康:小病忍着,大病只能默默扛着; 死守一份收入省吃俭用,只能解决基本生活需求,甚至连积蓄都不多。 那么,为什么有人一帆风顺,35岁就能实现财务自由? 接下来要揭秘的易经妙招,或许能给你带来新的钱财收获,建议你继续往下看,一定会有所启发! 吃过没钱的亏 她差点就离婚了 我的朋友莉莉,和她的老公学历都不高,工资只有6-8k。 看着身边的朋友,一个个买房买车,心里说不酸那都是假的。 ...

Read moreDetails

人生最高级的活法,是“鲜活”

在35岁前,我们总觉得丰盈的人生,是拥有得越多,就越幸福。 历经人生起伏,才明白繁华虽好,不过是过眼云烟。 世事沧桑,后来才渐渐懂得: 最好的炫富,就是身体无恙,生活鲜艳。 曾在书上看过一句话: 有健康的身体,宁静的灵魂,你就是一个幸福的人。 这句话,让我想起了天王巨星刘德华。 早些年的刘德华,为工作奋不顾身,曾被业内称为“拼命三郎”。 后来在一次拍武打片的时候,不慎造成筋骨撕裂,必须强制修养半年。 在这半年的时间里,刘德华开始悟到:没有健康的身体,一切都没有任何意义。 于是,他渐渐减少工作量,开始注意养生和作息。 现实中大多数人,都急迫渴望“成功”,于是每天熬夜加班,拖着疲惫的身体,日夜循环,消耗健康。 最后,终究还是自己的健康,为这一切买单。 这世上,没有什么天大的事,值得我们以健康为代价。 人生走到一定的阶段后,需要好好保养身体,才有精力去做自己热爱的事情。 身体活力充沛,你会发现, 生活天天有惊喜,人生处处有奇迹。  昨天,朋友问我: “你在什么时候,会突然失去对生活的勇气?” 我想了很久,说 ...

Read moreDetails

孩子欠缺这个“能量”,真的毁一生!优秀的父母都选择这样做……

实效国学全球导师李淙翰说过: 在孩子的成长中,出现问题都是有因可寻的。 养孩子是一场修行,修的是父母的智慧。 优秀不只是孩子的功课,更是父母的修行。 只要用对了方法,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根本不是困难的事情! 花姐有一个16岁女儿,正值青春期。 不可避免地,孩子出现很多青春期的问题—— 性格高傲,不爱与父母交流; 没有耐心,容易跟别人语言上发生冲突 心事越来越多,总觉得周围的人不理解她 自己与孩子无法心平气和地沟通,还被气出病! 打也不是,骂也不是。 华姐因为孩子的成长问题,差点抑郁。 “到底要怎么做,才能读懂孩子,为她谋一份好未来?” 花姐跟我说这话的时候,一脸惆怅。 针对她家小孩的问题,深思熟虑之后,我引荐她与「智在禅」金牌讲师团的韦乐菲师姐见了一面。 与韦师姐见面后,师姐了解花姐小孩的神数,特意针对她家的小孩的问题,提醒了几个方向,花姐豁然开朗! 回到家后,花姐根据孩子的月份神数,改变教育孩子的方法: 孩子性格孤傲,不再强迫她; 而是通过“月份神数”,分析性格能量,用“3步法”锦囊妙计读懂孩子潜在的性格画像; ...

Read moreDetails

【强推】最厉害的3个“中式智慧”,你越早知道,活得越好!

这年头,什么样的人最吃香? 有技能的人?还是高情商的人? 这些固然重要,但在这个充满奇迹的年代,有“高能思维”的人最受欢迎! 那么,要如何才能获得“高能思维”呢? 参悟《道德经》中的高能思维,才能尽早避祸求福 图片来源: Giphy 想要获得高能思维,你只需转换自己的思维,也就是改变你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 著名读书人樊登老师分享过一个观点: 那些让你苦思冥想的问题——包括赚钱、爱情,所有人都经历过。而且这些问题都已经被人解决,并写成了书。 可以说,书就是绝大部分问题的出口。 书的内容,会影响你认识世界的维度,也会转变你看待问题的角度。 而我今天想要推荐是,流行两千多年的实现主峰,被誉为万经之王的《道德经》 据统计,每6个人家里就有一本《道德经》。 鲁迅:不读《道德经》,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毛主席:《道德经》就像一本兵书,指引着他前进;李嘉诚:多亏道德经的内核智慧,让我少走弯路..... 《道德经》全文虽只有五千多字,却指明了天地人世运行的规律,行事修身所遵循的法则! 无数伟人都在其中领悟到自己的不足,修身、养生、处世、治国,万象森罗,尽收眼底。 20岁求生存,它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不要事事抢着争先,因为,枪打出头鸟;30岁求安稳,它说“上善若水”,但“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水能包容万物,也能水滴石穿,做人如此,才有力量;40岁求健康,它认为“致虚极,守静笃”,养生的关键是养精神,保持内心的平和,比进补有用1000倍; 人生很多问题的答案,都蕴含在道德经智慧之中。 早一点懂得其中的智慧,得到点化,便可以尽早避祸求福。 ...

Read moreDetails

宇宙不讲道理只讲平衡,吉凶成败间你了悟背后的原理了吗?

《道德经》第五十八章里讲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祸福是相依的,是互为因果的,危机可能也是转机,转机也许会带来下一波危机。宇宙不讲道理,而是讲平衡,这就是真相! 宇宙不讲道理,而是讲平衡,这就是真相 我们都非常清楚,老祖宗曾经有一句话,我们都记得很清楚:“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意味着如果一个人短暂出现凶相,非长期的,这可能是吉的预兆;若一个人短暂出现的是吉相,长期而言,有可能是凶的预兆。 若一个人不重视均衡饮食,不重视运动,经常暴饮暴食,大吃大喝,或是不重视养生,享受了太多的美食、冷饮或是甜品,这就是短暂的吉,就长期而言,可能会身体不适,甚至会生病。 诚如我们之前说过的,全天下最贵的床就是病床。有可能我们会付出更多没有必要的代价,严重的甚至会波及到我们的健康,甚至会缩短我们的寿命。换言之,如果一个人愿意每天坚持运动,克服很多人不愿意流汗,克服很多人对运动的误解。 如果我们愿意持续地运动,透过汗水排除身体的污浊之气、重金属。运动在短时间内会让我们疲惫,是某种意义上的“凶”,然而对长期而言,身体会更健康,那不是吸引了更多福气的到来,不是吗?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要学会,短暂的“凶”可能会让我们更加地“吉”,短暂的“吉”有可能是长期的“凶”。例如,当你某天发生了一些状况,似乎你的生命跌入了低谷,如果你能从中汲取更多礼物和价值,也许我们能走出更灿烂的未来。 所以,我非常相信,就像我年少时代,经历过家道中落,包括出了一场非常严重的车祸,也正因为如此,让我开始去探索更多生命的意义,正因为当时的“大凶”,却延伸出了现在的“大吉”。 这其中有两个重点,第一,我大大提升了自己赚钱的能力;第二,我开始研究更多宇宙真理,包括易经的密码等。所以,我们是否能看清楚,我们未来的方向,工作方向,人生方向,如果能看得更清楚,我们生命就不会因为一时的困境,或一时的不如意被绊住了。看得更远的同时,我们要学会不被表象所困扰。 “致知在格物,格物在致知。”不要着相,然而,当你能真正地用一种更客户的角度,更空性的概念,你就能超脱于现在的状况,进而能经营出更丰盛、更璀璨的未来、遇见更蓝的天空。 ✅ 免费订阅《李氏易学能量圈》Telegram,即时掌握最新消息!【点击这里】✅ 追踪《易经富有密码》FB专页,掌握第一手新资讯!【点击这里】 推荐阅读: 与金钱的关系:教你运用财富密码,马上变“吸金”体质 你成功的概率取决于你把“它”降得有多底! 先天智慧| 生活中这8大习惯会漏财!

Read moreDetails

【入世修行】那些越活越好的人,都看清了这一点

前几天,碰到了老朋友张姐。 年近40岁的张姐,依旧拥有20岁少女般的活力状态。 张姐的朋友圈,不是在工作,就是在禅修。 那神清气定的专注模样,确实很有女神范。 有一次,我不解问张姐:“为什么这么喜欢禅修?” 张姐很认真的跟我说: 早些年生意做得大,赚得多,我变得非常浮躁,逐渐在追名逐利中迷失自己。那段时间我疯狂工作,把自己弄得精疲力尽。很快,生意也渐渐出现问题。 生意出事那会,张姐整个人都变得很消沉易怒,感觉人生看到不到出路了。 身边的家人建议她给自己放个假。 也是从那时候,第一次接触到李氏易学,接触到入世修行,就再也停不下来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就算是出差、旅行,工作安排得再紧凑,张姐也从来没有间断过。 10分钟的静心禅修,几乎重塑了她的生活状态。 实效国学全球导师李淙翰曾说过: 修行是无处不在的。 活着就是不断修行,不断修正我们内在看待事情的认知和想法,进而影响和改变你我的外在行为习惯。 在入世之中修行,不仅能把散乱的心安定下来,还能让心境达到清净安详,气血畅通。 据调查,很多高能的成功人士,超过89%都有做静心禅修的习惯。 “苹果教父”乔布斯,不到20岁便开始禅修,保持对事物的专注、对本质的洞见和对极简的热爱,持守着身为禅修者的初心; 阿里创始人马云有自己的专属禅修空间。每次遇到重大决策的时候,他都会让自己平静下来,细细冥想。 入世修行是一种会学会自我疗愈的方法。 ...

Read moreDetails

人总是会被许多因素控制,丰盛和谐背后你要注意这点!

大家好,我是李淙翰。很高兴也很荣幸与你继续相约于智在禅之人生励志。就在今天与你分享一个主题:控制。 人类生存的根本感觉是安全感,如何获得更好的安全感呢?贴标签,成为人类生存的模式。 我们从小到大被教育,认识父亲,母亲,手机和床....所以,我们已经养成了一种生存模式,如果这个东西带给我任何不确定性的时候,我就会没有安全感。所以我们就不断地将自己内在的自信,换成心智,然后不断投射到这个世界中。 《道德经》讲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其实有他的道理,学习道的层次需要用减法的,要学会回归。然而,学习世间法,需要不断地用加法。为了让我们有更有安全感,我们逐渐沾染上了控制,常常试图去控制别人、控制自己、控制生活。控制到底好不好呢? 我认为不是最好的,我们越想控制,越被这种欲望反控制,有时候我们要控制别人配合我们,若这个过程不顺利,就会影响到我们状态。 所以,当我们一旦处于控制模式的时候,我们会开始喜欢与人辩论。《道德经》第八十一章提出:善者不辩,辩者不善。换个角度来说,善辩者是不言的,如果你是一个智者,是不用善辩来多去控制权的。 为什么在家庭生活中,会出现这么多的矛盾?很多人往往把家庭当做战场,有人说吵架就和家人吵,在外面尽量避免不要吵架,因为要和气生财。但是他忘了家和万事兴,家庭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道理的地方。 曾经有人向我咨询过一件事,她说李老师,能否帮我评评理,到底谁对谁错呢?是我丈夫是正确的,还是我是对的呢?于是她开始跟我谈很多她的想法,我说如果以“对错”来看事情的时候,真的没有标准答案。 即便一个杀人犯,犯了大错的人,他也可能有善的部分,也有合理的部分。所以如果回到家里还要面临一场战争,那我认为这个家就已经不是家了。 所以不要因为想控制而去善辩,有时会越描越黑,越解释越掩饰。生命中想要遇见更多幸福,重点在于常常扪心自问,是想证明自己是对的吗?还是想证明自己是厉害的? 现在很多人学国学,会有一个偏颇,言行举止上是否有更好的呈现,坐姿如何,站姿如何,不注重细节,却学会了与人辩论,这是我比较担心的一个现象,一个人遇见丰盛不是将你所学到的用来辩论,而是多一份理解、接纳和包容。当你不符合整件事情发展的时候,或是整件事不符合意义的时候,你的状态如何,你生命的品质如何? 所以,放下控制,才会实现真正的解脱与自由,我咨询多很多人,我发现很多人会把“老板模式”带回家里,很多人喜欢用语言去赢得控制权,他们不懂得放下。所以,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学会接纳与包容是非常重要的。再次强调,家庭不是讲道理的地方,家庭是讲爱的地方,如果一定要辩出高低,然而有可能失去一段很好的缘分,如果总是想去解释,结果只能是越描越黑。 最后与你共勉,如果一个人支持你、理解你,不用多做解释,一种米养百样人,就像我说过的,全世界七十亿人口就有七十亿种活法,我们多一份接纳,多一份敞开和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阅历或是体验。 放下控制,我们唯一能做的是,让自己的状态越来越好,这是生命中最重要的课题,最后常常问问自己,你要得到更多的爱,还是得到更多的虚荣感?如果想得到更多的爱就放下控制,如果你想得到更多的虚荣感,那就坚持你对“控制”的理解吧! ✅ 免费订阅《李氏易学能量圈》Telegram,即时掌握最新消息!【点击这里】✅ 追踪《易经富有密码》FB专页,掌握第一手新资讯!【点击这里】 推荐阅读: 与金钱的关系:教你运用财富密码,马上变“吸金”体质 你成功的概率取决于你把“它”降得有多底! 先天智慧| ...

Read moreDetails

质疑?or 相信?他们说这才是掌握命运真正的秘诀!

你认为你很丧,你真的会丧你相信你会变好,你终将美好 生命与事业就像一辆高铁,朝着一个方向奔驰,有人会上车,有人会下车,但车子始终还是要轻装上阵。 当方向抓对了,我们要不断的更好,不断的壮大自己,同时也要学会让更多人支持自己。 更重要的是,不管你的世界是彩色的还是黑暗的,你都要相信你自己,这份相信不是迷迷糊糊的相信,而是坚定的相信,即便你还可以更好,你都要相信你的明天会更好!  质疑一切成功,怀疑一切美好 我身边总会有这样一类朋友,质疑一切成功,怀疑一切美好。 “他成功,还不是有个有钱的爹。”“上次加薪是她,这次升职是她,一定有背景。”“他儿子读了北京四中,不知道送了多少钱。” 图片来源:Pexels 王朔的《知道分子》出版后,曾有一段内心剖析,大意是说: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对社会上一切的事情,非要往最下三滥的地方想才安心。 仿佛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自己所有的预想都正确,才能为自己总是“遭冷遇”“不成功”。 “生活在底层”找到合理开脱,从而也证明了自己机智过人,总有一双洞悉世事的眼睛。 作家陈亚豪讲过一件有趣的经历: 大学毕业时,他以普通大学身份,拿到了国企、上市公司、世界五百强、银行和公务员的offer。 一下成了学校里的大名人,很多同学都来向他取经。 于是,他写了篇求职攻略,挂在校网上,供大家借鉴参考。 随后,好几拨同学请他吃饭,在吃饭中都问了陈亚豪同样类似的问题: “你那些工作真都是你靠自己找的吗?”“你工作的事你爸花钱没?”陈亚豪知道他们想听什么回答,就告诉他们:“花钱了。”于是同学们就心领神会地笑了,“我就说嘛。”“我就知道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所以还是得拼爹。” 这帮同学,一下就心安释然了。 《人民的名义》里,有两个人的命运非常值得关注。 ...

Read moreDetails
Page 7 of 11 1 6 7 8 11